记者:对于工程哲学,许多人感到陌生。工程和哲学之间有什么联系? 李伯聪:对于“工程”和“哲学”这两个概念,人们都不陌生。这里的工程,不是在“社会工程”含义上使用的“工程”,而是指像三峡大坝、铁路提速、载人航天等这样的主要针对物质对象的“工程”。工程活动是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现代工程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面貌。世界各国现代化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进行各种类型现代工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现代工程”这样一种活动方式,出现了“工程师”、“企业家”、“现代技师”等新的社会角色和职业类型。虽然古代社会也有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比如我国的都江堰工程、秦始皇陵工程、大运河工程以及古埃及的金字塔工程等,但它们与现代工程之间有着很大的不同。古代工程的基本生产方式是手工的、个体的,现代工程则是工程化的、产业化的;古代社会的工程活动是以经验知识为基础的活动,现代工程则是既有现代科学理论指导又有现代技术方法支撑的社会活动方式。在现代社会,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复杂,工程与工程、工程与自然、工程与经济社会之间以及工程自身内部都有许多极其复杂的关系,需要进行跨学科、多学科的研究,特别需要从宏观层面、以哲学思维把握工程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工程哲学就是由此而产生的,其目的是为工程活动和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从而把各种工程搞得更好。 记者:工程之中有哲学,这比较容易理解。但工程哲学能够构成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或者新兴学科吗? 李伯聪:把工程哲学建设成为新的哲学分支的理论前提是“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什么是“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常常把科学、技术、工程混为一谈,这是不恰当的。其实,科学、技术、工程是三种不同的社会活动。首先,内容和性质不同。科学活动是以发现为核心的活动;技术是以发明为核心的活动;工程则是以建造为核心的活动。其次,“成果”有不同的性质和类型。科学活动成果的主要形式是科学理论,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公有的知识”;技术活动成果的主要形式是发明、专利、技术诀窍(当然也可能是技术文献和论文),它往往在一定时间内是“私有的知识”,是有“产权”的知识;工程活动成果的主要形式是物质产品、物质设施,一般来说,它是直接的物质财富本身。第三,主体或主角不同。科学活动的主角是科学家;技术活动的主角是发明家;工程活动的主角是工程师、企业家和工人。第四,有不同的任务、对象和思维方式。科学活动的任务是研究和发现带有普遍意义的“一般规律”,技术活动的任务是发明带有普遍性和可重复性的“特殊方法”,任何科学规律和技术方法都必须具有“可重复性”,而不能是一次性的;工程活动就不是这样,任何工程项目(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工程项目”,而不是“工程科学”或“工程技术”)都是一次性的、个体性的。这就决定了三者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实现途径。此外,这三种活动在制度安排和评价标准、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区别。 必须指出,强调科学、技术、工程有本质区别,绝不意味着否定它们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相反,这是认识和把握三者转化关系的逻辑前提。如果否认区别,认为它们“一体化”了,那么联系与转化反而随之被“取消”,无从谈起了。确立“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这样一个前提后,如何实现科学向技术的“转化”和从技术向工程的“转化”问题,便从理论上、实践上被突出出来了。事实上,无论在国外还是我国,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由来已久且比较活跃,而工程哲学在较长时间内没有得到重视。现代科学哲学和现代技术哲学都是由外国学者创建的,但我国的工程哲学研究走在了西方学者的前面。美国学者布西阿勒里在2003年出版了《工程哲学》一书,比我们晚了一些。 记者:作为一门学科,工程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指导思想是什么? 李伯聪:一般来说,工程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计划决策阶段、操作实施阶段和完工后的应用阶段。工程哲学的基本内容就是要研究和分析在这三个阶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学科建设看,球探体育比分_足球比分直播-【官网认证】球探体育比分_足球比分直播-【官网认证】殷瑞钰曾对工程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作了6个方面的概括:工程的定义、范畴、层次、尺度问题,工程活动在社会活动中的位置和工程发展规律问题,关于工程理念、决策和实施的理论分析和哲学研究,工程伦理和工程美学问题,重大工程案例分析和工程史问题,工程教育和公众理解方面的问题。从当前情况看,我们不但需要研究工程哲学的一般理论问题,更需要研究我国工程建设实践提出的各种哲学问题,特别是工程决策和战略的哲学问题,工程科学、工程技术和工程项目的关系和转化问题,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系问题,工程活动的制度安排和社会影响问题,等等。 工程直接关系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民众的利益和社会的福祉。工程哲学研究不是象牙塔里的游戏,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这应当成为我们开展工程哲学研究的根本原则。 记者:建设和发展工程哲学有什么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工程哲学研究有什么启示? 李伯聪: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充满矛盾,什么时候也不能离开哲学思维。近现代以来,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广度与深度空前拓展,人类已经不仅生存在自然环境中,而且更直接地生活在工程环境中。工程作为由人进行的、有价值目标的、集中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活动,其本身也充满着矛盾,修铁路、建电站、搞勘探、开矿山、盖大楼、架桥梁等等都是这样。不论从国外还是从国内看,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看,人类的工程实践都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不成功甚至完全失败的教训。对这些经验和教训从哲学高度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际意义;既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的水平,又有利于促进哲学自身的发展。 从现实看,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工程建设无论数量、类型、规模等方面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而且今后还要建设更多的工程。这本身就需要对工程开展跨学科、多学科的研究。各种情况表明,我国工程建设需要树立新理念,特别应当克服重技术因素、经济因素和短期利益而轻视和忽视综合效益、社会效益和长远效益等问题。建设和发展工程哲学,就是要在哲学和工程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工程和哲学贯通起来,既改变哲学“无视”工程的状况,又改变工程“远离”哲学的状况。这可以使工程界和哲学界开阔视野、转变观念,也可以提高全社会对工程的认识水平,从而把我国的工程建设搞得更快更好。 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它既指明了工程哲学研究的正确方向,又坚定了我们建设和发展工程哲学的决心和信心。广大哲学工作者、工程师、企业家、管理者应当自觉运用贯彻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科学思维,积极推动我国工程哲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专家简介:李伯聪,现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与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工程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著作有:《人工论提纲》(1988年)、《高科技时代的符号世界》(1999年)、《工程哲学引论》(2002年)等。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